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单位 > 教育与外语系 > 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与外语系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2014)
发表时间:2014-04-25 00:00  编辑: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2014)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高职单招

学 制:3年

修业年限:5年

二、社会需求调查与培养规格

1. 社会需求调查

“海峡两岸”建设经济区的定位已明确制定在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中。当前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已从地区战略升为国家战略,为了加快海西经济区的发展速度,缩小与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差距,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实现对台工作先行先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海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势必形成庞大的第三产业,其中,商贸、旅游等方面会蓬勃持续地发展。

福建省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是个开放度非常高的省份,至今福建省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达到2000多个,福建成为全国第三大外商投资省。随着改革开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也在蓬勃发展,外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更多的内资企业不断开拓涉外贸易,大量操作性和服务性较强的行业和涉外工作岗位不断涌现,吸引具有综合能力,特别是外语语言能力的外语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商务,贸易管理与服务的人才需求不断升温,前景看好。基于以上认识,开设应用英语专业完全是适应海西经济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区域性的经济建设培养紧缺技能型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与使命。

2. 培养规格

    本专业旨在适应海西经济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职业综合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贸易知识以及企业所需的基本商务,贸易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在外向型企业、三资企业等从事相关业务和涉外营销工作。

通过系统的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以下规格要求: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所适应的岗位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理论知识:

     1)社会道德、商贸职业道德、法律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2)计算机应用、英语语言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3)公共关系、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4)涉外商贸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知识

     5)商贸英语翻译、商贸谈判等方面的知识

2、专业所适应的岗位能力:

     1)办公设备使用能力和办公软件处理与网络搜索能力

     2)企业常用文书、经贸函电写作和单证制作能力

     3)商贸英语谈判的基本能力

     4)一般外事接待能力

     5)商贸英语口、笔译能力

     6)市场营销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学会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

     2)具有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方法。

3)养成科学的思维、工作和学习的习惯。

4、社会能力:

1)遵守涉外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自觉学法、懂法和守法的意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包括与人相处的能力,在团队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具有纪律性。

三、职业面向与证书

   1、职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适应外向型企业,三资企业以及涉外商贸机构等所需的工作岗位,可从事文秘、口笔译及进出口业务相关的工作,工作岗位有:

    1)国际贸易公司的外贸业务专员、单证员、管理专员

    2)商贸机构的各级(涉外)文秘岗位

    3)企业的营销专员

    4)外事机构英语口笔译员

    2、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融入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学习,根据专业特点可以参加下列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1)职业技能证书: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

剑桥商务英语

        福建省高等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2)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证书名称

发证部门

考证时间

1

(涉外)秘书证书

国家劳动保障部

第二学期

2

商务英语口语

国家劳动保障部

第四学期

3

英语笔译证书

国家人事部

第四学期

4

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

国家贸易学会

第四学期

5

国际商务单证员

国家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第四学期

7

外销员从业资格

国家人事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第五学期

8

英语口译证书

国家人事部

第五学期

 

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包括五个模块:1、通识文化课程;2、职业基础课程;3、职业核心课程;4、职业延展课程;5、综合能力选修课程。这五大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六大能力:1、社会与方法能力;2、商贸英语应用能力;3、计算机应用能力; 4、现代办公基本技能;5、商务,贸易活动和进出口业务基本技能;6、涉外文秘与翻译基础能力。这五大模块相互关联,层层推进,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涉外企业、三资企业以及商贸机构等青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如图所示:

 

 

五、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

    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行业通识模块+职业方向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和英语特色教学。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教学标准,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制定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培养能满足服务与管理等一线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教学方式: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分析职业技能需求,精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建立以“必需、够用”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强调理论知识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 任务型教学等方法,模拟工作现场,尽量导入企业工作流程,达到“教、学、做”一体的目的,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实训环节:实训环节由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和顶岗实训等有机组成,其中课程实训,通常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与完成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把所学到知识灵活运用,掌握技能点;单项实训是操作性实训,通常在仿真工作的环境下进行任务式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某项职业能力;顶岗实训属工作性实训,要求学生通过实训提升工作经验,在真实工作现场环境下,进行步骤全流程综合性工作操作,目的是学生使适应职业的要求,加强实践能力。本专业采取三步实训:一体化课程实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学生1-4学期安排一周校内专项实训,第5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与劳动实践,实现顶岗实训,第6学期学生到企业毕业实习。

六、主干课程

    英语语言模块: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语法、英语听力实践、剑桥商务英语、英语口语实践、经贸英语函电、经贸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跨文化交际。

商贸知识模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单证制作、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会计学基础,国际商法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

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

通识文化课

思品与法基,毛邓三概论,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

军训,入学教育,校史教育,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计算机应用实训

主要培养社会与方法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

职业基础课

单证制作,电子商务概论,会计学基础,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语法,

课程训练

主要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培养专业基础能力

职业核心课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口语实践,英语听力实践,经贸英语函电,

经贸英语口语,

英语翻译实践,

剑桥商务英语,专项实训,顶岗实训,毕业实习

课程训练,

第二课堂活动,

专项实训:经贸英语口语专项实训,商贸英语翻译专项实训,单证制作专项实训,英语经贸函电写作专项实训、顶岗实训、毕业实习

主要培养本专业的职业技术能力,核心技能,使学生胜任主要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

 

 

岗位群的主要职业技能与支撑的课程和实践一览表:

主要职业岗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