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单位 > 信息技术系 > 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技术系

2015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发表时间:2016-04-25 00:00  编辑: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

学制:3年

修业年限:5年

二、社会需求调查与培养规格

1社会需求调查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普及到各个领域,在办公、商务、网络、军事、科技、教育、财经、娱乐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社会各行业对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提升,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拥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为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相关企业对计算机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准确把握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所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市场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掌握了计算机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计算机相关企业中的岗位及岗位群,以及这些岗位对毕业生的素质及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显示,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出现相对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后5年,全国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将达到40万—70万人,因此符合新型人才要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很大。

结合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实际需要,我们认为从计算机应用的层面来讲,本专业主要面对以下几个当前经济建设中急需的IT职业岗位群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们是: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组建与管理、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在这些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中,我们发现软件开发、网站开发与维护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职业技能涵盖了其它几个方面,我们将其作为本专业的三个核心技能,在核心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取向,采用塔状产生各类可独立胜任某职业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可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培养通用性人才,以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对IT人才需求。按照“理论够用,软硬结合,强化实践,着眼应用,产学合作,跟上发展”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计算机应用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学习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工具软件,具有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和初、中级程序开发能力,掌握网站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并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2、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与维护、网站开发与维护、计算机硬件维护和维修、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管理、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具体要求: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优良品质;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观念。

(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从事计算机中小型应用系统的开发,计算机软件应用,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与维修、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静态网页设计和制作,动态网站开发与维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

(三)初步具有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快速跟上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有较强、较全面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技能达国家中级工及以上水平。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编写各类软件文档的能力。

(五)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本专业的组织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和协同工作的素质。

(六)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职业面向和证书

1、职业面向

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IT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数据库管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及维护、平面设计、二维和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等技术或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