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2001-2020 fz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关口内西山 邮编:350101 电话:0591-62098082
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讨会会议记要
建筑工程技术(测绘方向)专业
会议主题: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讨会(建筑工程测绘专业方向) |
|
会议时间: 2018年9月 |
会议地点:建筑工程系系办公室 |
主持人员:张琳 |
|
参会人员:高子坤,林晗蕾,数字中国(速度时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行业专家 |
|
会 议 纪 要 内 容 |
|
根据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规划而制定,针对本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建设方面进行计划。 一、建设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双师共导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项目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模式。 二、建设步骤 1、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电话联系企业、毕业生,确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组织教师集中对省内10余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并采访毕业生。 3、通过校企合作研讨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邀请省市行业企业专家、岗位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集中进行了本专业的职业活动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4、进行实训分析和校企合作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5、进行课程体系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6、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讨论,形成分析报告。 7、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讨论修订。 三、建设内容 1、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安排专业教师走访企业,对本专业的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调研;针对本校优秀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他们反馈企业对学生基本能力的需求和学校培养模式上的欠缺。 2、召集企业专家座谈,分析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把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归并、整合为具有课程开发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态度、知识、技能,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构建课程体系;制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评价体系。 3、校企双方针对企业对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依据企业员工上岗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打破学科体系,构建以企业典型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按照职业技能工种组织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四、建设方案 1、人才需求调查实施办法 安排专业教师走访调研相关企业,对本专业的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调研;针对本校优秀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汇总调研数据,分析调研结果,写出调研报告。 2、职业活动分析实施办法 召集企业专家座谈,依据企业调研数据,分析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依据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工作范围等,依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念,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态度、知识、技能。 3、课程体系分析实施办法 (1)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架构,召开教学研讨会,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构建课程体系;制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评价体系。 (2)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实训基地条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研讨,建立各门专业课程的总体框架并制订教学大纲。选择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建成建筑工程测绘专业方向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3)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建设: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对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改革,由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测绘测量技术》课程的配套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4)教学方法改革: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充分体现职业岗位要求,将实际操作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5)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同企业合作开发与优质核心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内容主要包括校本教材、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等。 4、校企合作实训方案与管理办法 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制度和办法。 (1)分析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设备与利益共享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探讨通过“校中厂”的模式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行。 (2)校企合作改革实训教学过程,编制教学实训大纲,对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统一。 (3)校企合作开发适合学生操作训练的产品,通过项目式课程,以工作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内容。体现 “教、学、做”一体,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实现课堂教学和生产现场的一体化,使学生能够边听边练边做,使老师把教学体现在学生做的过程中,使生产过程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5、多元评价方案与管理办法 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建立企业、社会、家长、学生四维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评价体系。把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统一到课程考核中,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对课程采取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考核、技能考核等;增强学生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6、总结以上各阶段工作,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