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年英华 > 红色英华教育实践基地

红色英华教育实践基地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红色英华教育实践基地介绍
发表时间:2022-06-20 01:38  编辑:

为继承和发扬英华特有的红色革命精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引领作用,学院依托“百年英华校史馆”设立红色英华教育实践基地。

作为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英华,拥有厚重而悠久的革命历史文化底蕴,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既有院士、科学家等科学精英,也有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等,其中有方尔灏(中共福州市委第一任书记)、吴大麟、杨申生等40余名革命烈士,其中23人为参与闽侯龙山会议的“福州城工部”革命烈士。

1947年2月22日至25日,中共闽江工委召开了“龙山会议”。“龙山会议”快速、高效地深入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明确提出“城市工作为农村服务,为游击战服务”的方针,是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的一个转折点,是城工部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英华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路,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镌刻在英华红色校史上。英华革命英烈精神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熔铸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它告诉人们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党为什么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为什么能够赢得人心赢得胜利,为我们提供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形象参照和精神动力。

英华校友陈世明是亲历龙山会议的唯一健在者,其1989年从省制糖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副厅级)离休后曾到英华学校担任8 年办公室主任。其间,在学校建立党组织时,他还担任学校首任党支部书记,为教育事业继续发光发热。他也积极支持龙山会议史料的存留与传播。在早期重寻龙山会议旧址期间,他和亲历者们共赴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龙山上确认会址所在。在龙山会议纪念馆筹建期间,他主动提供各类史料、书籍以及图片帮助布展,还不时在馆内为参观者讲述这段历史。近年来,陈世明自发担起“红色”宣讲员,为英华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师生职工讲述革命故事。陈世明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更是英华人学习的榜样,他激励着新时代的英华人,赓续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红色是英华学院办学历史的鲜明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特色,也是英华学院的一张办学和教育名片。通过建立红色英华教育实践基地,让全院师生学习并传承英华历史杰出校友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基地也将结合闽侯龙山会议纪念馆、闽侯昙石山文化公园、闽侯民俗文化园、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打造闽侯县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项目,让红色教育更生动更出彩,为红色英华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