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2001-2020 fz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关口内西山 邮编:350101 电话:0591-62098082
2021年11月8日至11月2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2021年理工类师资闽台联合培训班,本次培训与福建工程学院联合举办。学习了两周的课程后的感受是,我们新时代教师应时刻遵从教师师德,努力提升教师技术能力,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科学建设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当中。
一、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劳动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民生。应注重办学内容、办学形式。
办学理念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 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 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办学体制方面: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 组织学习、贯彻落实 党的核心作用、组织体系、党建和学校 工作布置同步、党建工作特色。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强化工作协同保。
办学机制方面:健全督导问责机制。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对履职尽责不力、不及时的,加大追责力度。实行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纳入党纪监督检查范围。
教学建设方面: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
教学工作方面: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对学生素质提升,促进心理健康、人文素养、职业精神、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核心价值、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三位一体,三全育人;五方面育人、主题教育、深化实践教育、文化传承,文化育人,繁荣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加强网络育人。
师资队伍方面: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 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
培养目标方面:要适应地方需求,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内容是注重技术技能培养,培养模式是开展校企合作。
二、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育人元素)邮寄融入专业课程,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的一种思政教育模式。课程思政的融入,不是简单的将思政理论与专业知识相互叠加,而需要进行教材的深层分析、教案的再次设计。
提倡专业教师回归“育人”的初心。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思政教师的职责。课程对应的知识门类里,都反映着人类追求更合理需求以及更充分满足需求的探索精神和向未知探索的科学精神。
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发性。
三、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实践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职教云建立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当遇到疫情时停课不停学,采取线上教学方式。当线下授课时继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今年疫情以来,我国各大中小学高校都在进行线上教学网络授课。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高职院校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当前教学模式中意义重大,当今时代高职教育的目标是把在校生培养成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高职院校实行职业教育“1+X”证书的制度,高职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采用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的趋势,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所有资源,信息化教学将对我们的教学整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基于大数据应用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够更加丰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理论,为新时期的教学改革研究打下基础。高职院校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信息化教学,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更加自主、实用、便捷。
四、 提升高校理工类教师的教学品质
教师既是办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角。 高校教师主要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等职能,是一所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是一所高校独特精神文 化的主要创造者、体现者和实践者。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决定了教师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
(一)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1. 强化教学专业成长单位之功能与特色,包括协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之具体措施。 2. 教师评鉴与教学评量之落实,以及改善措施。 建立教学成效绩优教师之奖励机制,并对评鉴成 绩不理想之教师或评量结果不理想之课程,建立具体有效之追踪辅导或处理改善机制。 3. 强化教师教学与实务、产业及社会发展趋势连结之具体措施。
(二)强化学生学习成效
1. 建立具特色之学生辅导机制(例如选课辅导、生活适应、职涯探索及生涯规划),并协助学生 至业界见习、实习。2. 建立学习成效不佳学生之预警机制与辅导措施、 其他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及提升学生学习风气之具 体作法。3. 建立毕业生长期追踪机制,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率、雇主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雇主反馈意见及毕业生反馈意见),并依据毕业生与雇主反馈意见,对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检讨及改善。
(三) 改善课程学程规划
1. 建立系科本位课程发展机制,并纳入校内外学 者专家、产业界、毕业生、在校学生之建议与反 馈意见,据以进行课程检讨及改善,并定期提出课程检讨及改善报告。 2. 建立教师将教材内容上网之制度,提升教师教材内容上网率。 3. 建立全校性实习辅导机制并强化职辅单位功能,以及建立其他具体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之全校性措施(例如提升学生外语能力或取得专业证照比例)。
本次培训学习感受颇深,与来自福建省内各个高职院校的资深教师交流学习。培训课程完全符合我们当前教学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此次课程设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信息化教学、课程思政科学建设、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提升应用型理工类教师的教学品质。
信息与技术系 施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