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2001-2020 fz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关口内西山 邮编:350101 电话:0591-6209808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及团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福建省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为推进我院共青团改革创新,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以服务及培养新时代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始终按照“团学组织建好青年之家,团学干部做好青年之友,团学工作唱响青年之声,团学活动彰显青年文化,团学典型讲好青年故事”的五个维度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学院迎评新发展和青年师生新特点,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构建科学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三)主要目标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基本要求,通过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改革工作载体和方式方法,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改革强化保障支持,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优化运行机制和组织制度
1、优化院与系级团委的机构设置
根据我院共青团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以及适应学院二级化改革新举措,指导各系设立系部团总支,成立系部学生会。为更好服务学生,有效整合共青团各项业务职能,将其融入学生成长发展。院级团委根据学院发展和党组织的要求,将院宣传部、记者团、新闻中心整合为英华新媒体中心,优化资源,提高质量,推动团组织深化改革,确保学生会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开展工作,院级团委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归口管理职责,学生社团配备兼职指导老师,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
2、构建项目化工作机制
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英华青马工程”、“‘英华斋’大学生素质提升计划”、“团支部立项”、“社团巡礼月”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加强我院共青团制度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
3、完善团学制度
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院团委加强和改进学院共青团工作,落实全团“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等工作要求,严格执行院级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增强代表广泛性,提高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代表比例,扩大学院团代会的参与渠道,推进提案制及大会发言制度。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提高发展团员工作科学化水平,严格按照团章程序和相关规定发展团员。广泛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团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严肃团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团支部定期召开团员大会及团支部委员会议,每年集中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工作,评议结果作为年度团籍注册、团内评选表彰、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每个团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要作为普通团员编入一个团支部,带头参加团的组织生活。
4、推行直接联系服务青年“1+100”制度
院团委专职干部每人每年直接联系4个系团委及每个系2个基层团支部,经常性联系不少于100名普通团员青年,院级团委和各系兼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和服务1个基层团支部和100名左右的青年师生,列席支部大会,参加支部活动,建立健全院系两级团组织书记工作例会,引领我院共青团工作活动面向基层下沉,以 “周三院领导接待日”、“院长信箱”、“贴吧提案”、“院领导荣誉寝室长”等多渠道、多种形式面向全体青年师生的意见征集,加强青年班导师团队建设,强化青年师生间及院领导与青年师生间的联系纽带。
5、创新基层组织建设
党旗所指即是团旗所指,以“两学一做”、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实施系团总支“一系一品”工程,抓住时代热点和党团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富有特色专题团日活动,实施“星级团支部”评选,切实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1、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坚定政治方向
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建立“班团-系-学院”三级培养,依托团支书培训班、积极分子培训班、暑干培训班等课程构筑“英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体系,以团立项、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活动为抓手创新思想引领工作方式,扎实开展以“四进四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融合线上线下载体,以“五四评优”、“团员先锋岗评比”等各类评奖评优为激励手段,培养一批在各自岗位上具有高度政治素质的优秀青年骨干力量。
2、推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校园文化整合,对团学工作和学生课外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学院“‘英华斋大学生素质提升计划”,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3、结合实际,借助平台打造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
以深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英华斋’大学生素质提升计划”、为契机,将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工作牵引载体,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并充分密切结合绿闽、福州鼓楼区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福建省橄榄树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立足学风建设、文明校园、义务支教、赛事服务、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日常化、便利化、正向激励化开展,推动全体学生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推动条件具备的支部建立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志愿服务委员。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支持学生社团活动,促进社团活动健康发展。
4、建立健全大学生困难帮扶和权益维护机制
加大对学校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推进实施“班导师制”、“朋辈心理咨询员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精准帮扶行动、节假日返乡送温暖等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5、建立健全扁平化、项目化、信息化运行机制
着力打造“网上共青团”。以贴吧平台建设、共青团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委员会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共青团微博平台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各项优质资源,以时效求实为基础,以品牌创新为目标,积极做好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加快信息的更新与共享,制定学院共青团网络新媒体战略转型路线图。结合“智慧团建”系统实施,实现学院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做好一年一度的团员信息统计和各级团组织工作手册,并进行电子化建档。加快共青团工作向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
(三)改革完善团干部制度
1、完善团干部选配使用机制
优化团干部队伍结构。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学校配足配强院级团委专职干部及各系团组织兼职负责人,院团委班子任命 1人为专职书记,1人为专职副书记,从学工干部队伍中选拔1名兼职副书记,从学生骨干中选拔1-2名兼职副书记。各系团总支实行“1+1+X”的模式进行配备,1人为专职书记,从学生骨干中选拔1名兼职副书记,从青年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中选拔若干名团委指导老师。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对应行政级别、不转行政关系,兼职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予以灵活掌握。从严选拔、从严管理共青团干部,根据专职、兼职干部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团员评议、团干互评、组织考评”三评考核机制,并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2、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
加强“从严治团”,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教育引导高校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建立完善团干部分级培训体系,建设以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为重点的核心课程和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团干部定期集中学习团的理论和业务制度,每学年举行校内集中培训至少1-2次,鼓励院系两级团干部参与校外培训,积极组织院系团干部前往优秀的兄弟院校学习,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团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开展团的青年工作课题研究工作,逐步建立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发布和成果遴选机制,积极参与团省委、团市委相关课题研究。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拨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
(四)强化有关保障机制
1、加强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
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在院系两级党政会议中明确列入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院系两级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明确1名学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1名副院长联系共青团工作;院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将“推荐优秀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团总支的重要工作职责,纳入学院党员发展工作规划。党校每期单列指标,由院团委择优向学生所在党组织推荐学生骨干为“推优入党”人选。
2、优化资源保障机制
支持团委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开展工作。院团委书记按学院处级副职干部配备和管理,院团委各职能科室、各系团总支书记为专职团干部的,按学院科级干部配备和管理。院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参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青办发[2017]12号)执行,在现有基础上,按学院人事政策给予与岗位匹配的工资待遇。学院按照青年教工、学生人数足额划拨院团委工作经费,学院按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10元的标准划拨院级与系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在现有经费基础上,根据学院发展合理同步上调。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院党委制定下发,由院团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各系协同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各系党总支、相关部门和各级团组织的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
院团委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系团总支结合实际制定细
化措施并组织实施,遇到问题及时反馈。
中共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委员会
201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