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党政机构 > 教务处 > 规章制度

教务处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22级三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发表时间:2022-04-29 08:58  编辑: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关于制订2022级三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为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我院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就我院2022级三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实际制订2022级三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遵循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规律,开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坚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中小微企业培养一线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四)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四、主要内容与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福州英华职业学院202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附件2)。但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确培养目标,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保证培养规格。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规范课程设置,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书证融通。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公共课程学时比例应不低于总学时25%,选修课学时比例不低于总课时10%。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加大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50%,构建“书证融通、能力主线”的课程体系,逐步推动“1+X”证书制度落实,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应满足教育部评估有关要求。

(三)加强专业群建设,强化校企合作能力。

 为持续对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需求,各系要加强专业群组建工作,科学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及教学共享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校企共同设计,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就业对口率。

(四)推进教学改革,强调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

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五、制订程序

(一)规划与设计

学院根据有关意见,统筹规划,教务处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具体工作方案。学院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系相应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共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

(二)调研与分析

各专业建设指导小组要做好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三)起草与审定

参照《福州英华职业学院202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结合调研和分析结果,研究起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后,提交学院党委会议审定。

(四)发布与更新

审定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程序发布执行,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过学院网站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各系、专业应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及时优化调整。

 

 

 

                                       教务处   

                                               202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