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2001-2020 fz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关口内西山 邮编:350101 电话:0591-62098082
群星璀璨 院士摇篮
在英华137年的历史长河中,培养了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动力学家沈元、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等12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4 位外籍院士,以及社会科学界泰斗陈岱孙、王铁崖等一大批专家学,福建省、市等领导,众多政界精英、商界巨子,省内院校仅见,全国罕有,被政府誉为“福州教育名片”。
黄乃裳
原名久美(也有写作玖美、九美),字绂丞,号慕华,晚号退庵居士。福建福州闽清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人,基督徒。是中国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乃裳在美以美会中积极推动创建英华、福音、培元三所新学校及教授新知识。黄乃裳在基督教美以美会服务多年,又曾参与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运动以及后来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革命家。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侨领,曾率领福州移民开垦马来西亚砂拉越的诗巫(新福州),诗巫的福州族群繁衍至今。
林森(1868年2月17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福建林森县(今闽侯县)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林森幼居福州,入英华学堂,因反清被开除,后参加反割让台湾斗争,并加入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辛亥革命中,领导九江起义,并促海军反正,派兵援鄂、皖,稳定革命大局,被举为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此后又担任过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参议院院长兼宪法会议议长等职。1928年2月,林森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10月当选为立法院副院长,接着又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1931年12月23日,接替因九一八事变而下野的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森于11月20日宣布迁都重庆,并率员于11月底抵达重庆。1941年12月9日,林森代表国民政府对日宣战。1943年8月1日因车祸在重庆逝世,葬于重庆歌乐山林园。
张钹,1935年3月26日出生于福建福清,曾就读福州英华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1953年张钹考入清华大学;1958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教, 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得2014 CCF终身成就奖。
张钹从事人工智能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分形和小波等理论研究;以及把上述理论应用于模式识别、知识工程、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高由禧:福建福清人。气候学、高原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夏至1938年夏,就读于福州私立英华高级中学。1944年获重庆中央大学气象专业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山大学教授。在季风、青藏高原气象和中国气候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被世界气象科学界公认为对季风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薛谋洪:出生于1928年,福建福州人。1945年毕业于福州英华中学,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曾在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1955年后,历任外交部研究室科员、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主任。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际政治学会中国理事,驻肯尼迪大使(1987年1月至1989年7月)兼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常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