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党政机构 > 招生办公室 > 公告栏

招生办公室

走进英华---回溯百年 始于烟山
发表时间:2018-12-07 00:00  编辑:

 始于烟山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的前身为1881年清末教会创建之“英华书院”(俗称“英华斋”),后改名为鹤龄英华中学,地址在仓山烟台山上的乐群路(今爱国路)。迄今137年历史,为现代中国培养了二十多位科学家与院士,为现代中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英华书院力礼堂       

私立福州鹤龄英华中学全体教职员摄影纪念 

民国三十七(1948)年十二月八日 

 

洋口岁月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当时战火蔓延到东南沿海一带,英华中学上课受到严重干扰。时任校长(也是首任华人校长)陈芝美博士决定将英华中学内迁。洋口在历史上是八闽四大名镇之一,是闽北重镇,三面青山环绕,一川秀水东流,当时人烟辏集、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招揽着四方商贾,农工云集。陈芝美校长经过一番比较论证后,毅然决定搬迁到洋口继续办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此后八年,是英华办学艰苦时期,发展时期,更是黄金时期。八年间,毕业(包括肄业)生一千多人,占英华1881——1951年的70年学生总数2500人的40%,并培养出大批人才。其中著名科学专家、学者数以百计,仅在全国著名科学家荟萃的中国科学院,就有8名学部委员是英华中学的校友,“尔乃世之光”校训在众多校友中得到发扬光大!

 

       英华首位华人校长

 

陈芝美,1896年8月23日出生于古田县。陈芝美12岁考进福州鹤龄英华书院(8年制),毕业后任福州协和道学院英语和体育课教师。1917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攻读教育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后回国。他主张“不办则已,办,就要办一个第一流的中学”,因此英华中学成为“第一流中学”的代名词。当时英华毕业生能够考入大学者高达70%,优秀毕业生甚至可免试进入当时的名牌燕京大学。

    美志楼:位于仓山区福州高级中学内,建于清末。原为鹤龄英华书院建筑群的一部分,现为福州高级中学图书馆。            尔乃世之光----英华校训           英华“四爱”精神  

捐资复办

    1994年由海内外校友无偿捐资开办福州英华外国语学院并招生,为首批民办高校。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纳入国家统一计划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大专文凭资质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学院先后荣获“教育百强学校”、“高校先进单位”、“社会满意学校”、“平安校园”等众多荣誉称号。2010年以较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列入非营利公益性高校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前省委书记项南称赞“英华”具有适应时代进步潮流和刻苦学习的两个好传统。2000年3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为我院感慨题词“海外赤子,魂萦八闽”!

 

习近平总书记为捐资复办英华老校友美籍华裔企业家陈霖夫妇 题词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

济济萃群英,蔚成学府兮,

负盛名。

---节选自英华校歌《英华颂》